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景点正文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怎么样,好玩吗?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相关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6 07:08:08 来源:惊鸿信息网 浏览次数:310
关于白求恩手术室旧址怎么样,好玩吗?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相关介绍内容

目录

1、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2、河间主要有哪些景点推荐
3、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河间的白求恩纪念馆?
4、沧州的历史?如何面对当今的机遇?
5、白求恩简介
6、白求恩生平的成就和故事
7、白求恩的生平经历是什么
8、白求恩生平成就的故事
9、白求恩逝世地传说故事

 

1、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河间市古称瀛州,地处冀中平原腹地,位于今河北省内,属沧州市管辖。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东与沧县、青县接壤,北与大城县、任丘市交界,西与肃宁县、高阳县相邻,南与献县相连。辖20个乡镇,615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人,全市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547631.htm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2、 河间主要有哪些景点推荐


河间府衙
府衙是中国古代官员办理公务之地。河间市现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历史上,河间是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四大名府之一,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
河间冀中烈士陵园
冀中烈士陵园位于河间市曙光西路,正门面北,大门东侧的“冀中烈士陵园”六个大字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题写的。正门迎面为冀中烈士陵园广场,纪念馆在广场南面。陵园南端是无名烈士墓,在纪念馆与无名烈士墓之间的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高11米花岗岩饰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内栽苍碧不谢的青松,高耸入云的翠柏和枝叶婆娑的杨柳。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位于河间市东北32公里的卧佛堂镇屯庄村内。原名真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29年重建,1939年四月,加拿大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随贺龙指挥的120师转移到河间县东北齐会地区战场,地区医院就设在真武庙内,白求恩在此工作了二十八天,不但抢救了128名伤员,而且还为当地群众治病,为纪念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宏扬他那种崇高的精神,党和各级政府及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的保护和管理。
张计天主教堂
张计天主教堂位于河间市城关镇健康路东头,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因处张庄西侧,故名。总堂分为东、西两个建筑群,占地数亩,楼房十优质产品幢,余皆为平房规模宏大。位于河间城北15公里的三十里铺,为纪念西汉河间王博士毛苌而建。
 

3、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河间的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纪念馆位于河间市区东北32公里的卧佛堂镇屯庄村内。该馆1982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已有30余万国内观众和来自加拿大、印度、美国等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外宾到纪念馆参观访问。

纪念馆于1976年8月30日正式开始对外开放。从此,每年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1996年,白求恩出生地被列为国家历史名胜。1998年,白求恩大夫的名字被载入加拿大医学名人册。

1998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三级投资157.2万元重修扩建,于2000年8月峻工,名称也由白求恩手术室旧址易名为河间市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隶属河间市文化局。
 

4、沧州的历史?如何面对当今的机遇?


好好努力,踏实做事
 

5、白求恩简介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扩展资料

成就贡献: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

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

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

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

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

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

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

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还将自己的爱克斯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白求恩名言:

1、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贡献。

2、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

3、我是十分愧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求恩


 

6、白求恩生平的成就和故事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讲授课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抗洪救险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注重感情
1923年秋,33岁的白求恩到英国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结识了22岁的英国姑娘法兰西丝。白求恩对法兰西丝一见钟情,很快两人结为伉俪。 一年后,白求恩染上了肺结核。 白求恩对妻子说死神就要来到他的身边,不能把肺病传染给妻子,要和妻子离婚。尽管白求恩反复“动员”,可妻子法兰西丝一再拒绝。白求恩只好硬起心肠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书。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了败血病。生命垂危时,他给聂荣臻写了封信,把遗产一一分给战友们。他也想起了法兰西丝。他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他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并要求向她说明,自己十分抱歉,同时也告诉她,自己曾经是很愉快的。

认真工作
1937年年底,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来到中国。有一次,白求恩在病房里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一致,也就是说,药瓶里的药不是应该用的药,如果药用错了,会出问题的。白求恩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小护士,告诉她,做事这样马虎,会出人命的。 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标签刮掉,并说:“我们要对同志负责,以后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 小护士挨了批评,脸涨得通红,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白求恩心里很生气,但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请你原谅我脾气不好,可是,做卫生工作不认真,不严格要求不行啊!”事后,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7、白求恩的生平经历是什么


在中国,白求恩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毛泽东同志在其名篇《纪念白求恩》中,曾对这位无私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那篇文章深入人心,很多年岁稍长的人甚至可以全文背诵。
  不过,您也许还不知道,白求恩大夫不仅仅是一名医生、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还是一个医学发明家,一个散文家,一个热爱艺术、富有情趣的人,一个忠贞的爱人---
  对白求恩的深一步了解,是从去年底一期《人物》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开始的。这篇题为《散文的白求恩》的文章,揭示了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也引起了记者想要更多了解白求恩的好奇心。
  随着资料搜集得越来越多,一个丰满的、可敬的、动人的白求恩大夫的形象穿越历史的风烟,慢慢在我眼前变得清晰起来……
  医学发明家白求恩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是家中的长子。他父亲是个牧师,因此一家人经常搬家,几乎住遍了安大略省的每一个小镇。白求恩的祖父是个外科医生,受其影响,小亨利从8岁起就开始对医学感兴趣,并决心长大也做一名外科医生。他把祖父的医生铭牌挂在自己卧室的门上,并从那时起要求大家不叫他"亨利",也叫他"诺尔曼"。
  后来,白求恩考入多伦多大学开始学医。为了支付大学的学费,他做过侍者、消防队员、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夜校教师等。1915年,他报名去法国战场当了一名担架员,但由于受重伤被送回家。伤愈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于1916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18年,白求恩参加了英国海军,成为上尉军衔的外科医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英国的爱丁堡,他遇见了弗朗西斯·佩尼,一个比他小11岁的苏格兰姑娘。他们相爱了,并很快结了婚。婚后,白求恩在妻子伴随下在维也纳、巴黎和柏林游学,继续钻研医术。1926年,他们前往美国底特律,在那里,白求恩开始行医。
  然而不久,他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被宣告了"死刑"的白求恩不得不离开底特律,回家乡疗养。正当白求恩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划上句号的时候,一种治疗肺结核的新方法---"人工气胸"疗法救了他。
  1929年1月,病愈的白求恩来到蒙特利尔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在阿驰柏尔德医生门下深造。从1929到1936年间,是白求恩在医学上卓有建树的时期,他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包括肋骨剥离器在内的许多医疗器械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此外,他还发表了14篇胸外科方面的学术论文。1934年,白求恩成为魁北克一家医院的胸外科主治医师。
  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39岁的白求恩已经是世界知名的胸外科医生,而且是加拿大收入最高的医生之一。然而,当西班牙民主援助委员会向他发出邀请,请他领导设在马德里的加拿大医疗机构时,尽管接受邀请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白求恩还是义无返顾地接受了。在西班牙,他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在战场上,他对输血进行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流动医疗车,它可以储备为500个人进行包扎和做100个手术所需的药品和器械。
  医改倡导者白求恩
  在底特律行医期间,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已经让白求恩开始厌恶医疗制度的不平等。很多需要救治的穷人因为没有钱,只能忍受病痛的折磨或延误治疗。白求恩在底特律医疗社团里大声疾呼,批评当时的医疗制度。但是,社团的其他成员并不赞同他的意见。
  1934年,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医术对救助穷人的局限性,"我们是医生,无法改变使人感染疾病的外部环境。贫穷、饥饿、卫生条件差、长时间的劳作和沉重的精神压力等,这些都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要考虑的问题。"
  白求恩提出了建立全面的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建议,希望加拿大能够改革医疗制度。他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社会和政治经济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而不仅是医学经济学的问题。医疗制度必须被看作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提供医疗保障的最好的形式是改变经济体制,消除无知、贫穷和失业。"
  白求恩是加拿大第一个提出建立公共医疗制度的人,但在当时,他的建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白求恩尽自己所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作出了努力。1936年,白求恩创立了蒙特利尔人民健康保障组织,它由100名医生、护士、牙医和社会工作者组成,为最需要医疗救助的人提供帮助。
  艺术品商人白求恩
  从大学开始,白求恩对油画、雕塑和素描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英国海军当军医期间,他发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艺术品差价很大,于是当一战结束、他从英国海军退役后,颇有经营头脑的白求恩就来到欧洲大陆开始做艺术品生意。
  他联合了经销商和商店,在法国以较便宜的价格购进艺术品,带到英国卖出,赚取利润。他在艺术品生意上赚了不少钱,这些钱支持他在欧洲继续游学,钻研他最大的兴趣所在---医术。
  1935年3月,白求恩在蒙特利尔行医时,发现当地很多报纸在文章中频繁使用一些新名词,很多人不解其意。于是他开始撰写"读报人的字典---每日读报指南"(100个新词的定义)。在这本后来没能写完的书里,他试图定义一些新词,如"独裁"、"民主"、"法西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等,以帮助一般读者阅报。
  白求恩甚至同另外两位加拿大艺术家弗里兹·布兰德纳和马里奥·斯科特一起,用他自己的房子做校舍,创立过一所免费的儿童艺术学校---"蒙特利尔儿童艺术学校"。
  散文家白求恩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初,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支援前线抗击日寇的军民。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前线缺医少药,而且急需受过训练的医护人员,医疗队最初有3人,另外两人是理查德·布朗医生和琼·尤恩护士。他们共同工作了一段时间,不久各自带领一批人分头前往河北、山西根据地。
  在奔波于中国抗日战场、救死扶伤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白求恩总是在每天长达18个小时的工作之余,挤时间写战地医疗手记。战火中写就的这些散文,短则数百字,长则千字,文笔优美,洋溢着情感和灵性,在他逝世后被人们收集起来,竟有几大本。
  白求恩在抗战前线所写的这些手记,以一个医生的眼光表达对战争、人性、生命等问题的认识,其尖锐和深刻的程度决不逊色于职业作家。
  "人类的敌人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额头上刻有符号吗?能否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不会的。相反,他们也是可以获得尊重的人……如果他们的钱多得用不完,他们也支持个人和公家的慈善事业。他们也给大学捐款。他们对家人也是充满柔情蜜意。他们服从法律,他们的法律,有产者的法律。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个迹象上认清这些先生的。一旦有人要减少他们的利润,他们内心中的那个野兽就会怒吼扑腾。他们就会变得冷酷无情,疯子一般地猖狂,刽子手一样毫无怜悯。只要人类坚持进步,这种人就必须被消灭。只要他们还有一口气,这个世界就得不到一刻安宁。正是这些人让这个世界遍体鳞伤。"
  1939年11月12日,河北唐县黄石村,白求恩因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划破手指,感染破伤风而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马靴和裤子送给了八路军的一位干部,手术器械则分给了朝夕相处的中国医生。他还给聂荣臻同志写了一封告别信:"在中国的最后两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我有时也感到孤单,但我却在最亲爱的同志们中间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勉强能挣扎着坐起来的时候,白求恩仍挥笔记录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下面这段话,可以视为他对自己行医生涯中的全部思考和感悟的最精辟的总结:
  "人体多么优美,器官多么精巧完善!他们的运动精确无误,非常驯服,非常自豪和强壮。当人被撕碎的时候,它们一下变得非常可怕。生命的小火焰一点点地弱下去,最后闪烁一下,终于完全熄灭,就像蜡烛一样燃尽,无声地、轻轻地。它对剿灭生命的人进行了抗争,但最终又屈服了。它呼叫过,但还是沉默了。"
  忠贞的爱人白求恩
  白求恩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同样感人至深。
  当白求恩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时,他的妻子弗朗西斯要求陪伴在他身边。但白求恩坚决要求同妻子离婚,并把她送回了苏格兰。因为这种病在当时还是一种不治之症。他决定接受这不可避免的死亡,不想因此拖累弗朗西斯。
  离婚后,他们一直有书信往来,联系很密切。几年后,白求恩借助当时还处在实验阶段的"人工气胸"疗法奇迹般地康复了,但不知什么原因,两人终究没有复合。
  1938年1月2日,白求恩离开加拿大来到中国。在战地恶劣的条件下,他仍坚持给弗朗西斯写信。在一封信中,他说:"在一个充满谋杀和腐败的社会里我不会袖手旁观。我不会宽恕那些贪婪的人对别人发动的战争。发生在西班牙和中国的战争是同样性质的。我来中国是因为我觉得这里最需要我,我在这里也最有用。"
  临终之际,白求恩在遗嘱中所提的惟一要求,就是希望给妻子(其实是前妻)一些经济补偿。他写道:"对于她,我始终是应该负责任的。"
  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白求恩去世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加拿大并不被当作一位英雄。直到1973年,加拿大政府才买下了位于格雷文赫斯特的白求恩故居,建成了白求恩纪念馆,以纪念他的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
  去年8月19日,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的铜像揭幕式在他的故乡格雷文赫斯特镇举行。铜像设立在格雷文赫斯特镇中心的歌剧院门前。铜像高约两米,白求恩身着八路军军服,右手拿着听诊器,昂首挺立。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铜像落成发去了贺电。
  中国人民会永远记得他的,这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同时又是那么丰富立体、可亲可爱的人---白求恩。
 

8、白求恩生平成就的故事


1、抗洪救险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

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2、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扩展资料: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求恩


 

9、白求恩逝世地传说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地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牵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在他病重之时,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信,这是他最后的话。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托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

也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

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布克负责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片子将要完成。

……

将我永不变更的友爱送给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

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员。

贺师长也要给一些纪念品……

给军区卫生部长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吧。

……

给我的勤务员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并送给邵一平一双日本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的铁剂,专为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

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

白求恩大夫离开我们已有六十多年了,但是他的遗言仍响在人们的耳边:“不要难过……你们……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一代的人向前!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幸以身殉职,逝世于中国河北唐县黄古口村。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毫不得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鼓舞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走向辉煌。

在白求恩逝世60周年之际,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78岁高龄的张业胜先生讲述了当年白求恩大夫的几个故事。

白求恩与"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大夫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说:"现在,我来操作,你们谁第一个献血?"

"我来献。"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

验过血型,白求恩大夫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

消息传开,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150人的献血预备队。白求恩高举地称之为"群众血库"。

白求恩和"卢沟桥"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关键词: 白求恩 旧址 手术室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