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请写一个与鹿有关的典故或故事与2、关于山的诗
3、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从语言角度赏析这句话的艺术之美
4、水经注中有两段文字,请看看是叫啥名字
5、要这段的: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
6、哥哥和姐姐帮我写"加班加点,增资无缘,工作无限,报酬有限,梦如泡影,一吹就灭,怀才不遇,坚持几时"藏头诗
7、谁知道郦道元的<<水经注>>的黄牛滩(原文)
8、写山的诗句
9、写山的诗
1、请写一个与鹿有关的典故或故事与
李渤与白鹿
的传说
龙得湖,观日很美。龙得湖是西双版纳唯一的天然湖泊,现有水域面积 110公顷,平均水深1.5米,是云南省景洪市橄榄坝镇一处得天独厚的风景。龙得湖有一个白鹿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龙得湖原是一个寨子,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狩猎为生。
一个傍晚,一只闪闪发光的白色鹿,从树林里跑进寨子里,惊动了寨子的人拿起猎枪,围击这只肥壮的白鹿。唯有一户寡妇的儿子没有出猎,母子俩显得格外的平静和胆怯。那只东躲西藏的白鹿,被无情地捕杀了,而且,按照见者一份的寨子狩猎古规,出猎者每人拿走了一份。寡妇和她的儿子没份。全寨人都饱餐了一顿美味白鹿肉。到了深夜时分,老人和孩子已经酣睡,年轻人正谈情说爱……突然,天崩地裂,整个寨子都在摇晃,呼声连天,一片混乱。正在与恋人约会的寡妇她儿子,拉着姑娘奔跑躲避灾难。但这姑娘吃了白鹿肉,无论跑到哪里,哪里都出现地裂,这时,上天神仙大声告诫:小伙子快松开姑娘的手,谁都救不了有罪过的人。小伙子泪流满面,眼巴巴地望着心上人被大地吞没。原来,那只被捕杀的白鹿是一只神鹿,是给人们送来吉祥和神气的神鹿,可是这个寨子的人闯了大祸,凡吃了白鹿肉的人,都陷进了大地的肚子里。
也就在那个夜晚,这个下陷的寨子成了一片大湖泊,得名龙得湖。没有全部被水淹没的寨子形成了小岛,是大难中幸存的寡妇和她的儿子的住地,被称为母子岛。美丽而宁静的小岛,仿佛是仁爱和善良的象征。
源自湖北白鹿山的传说
白鹿寺,位于资江南岸白鹿山,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曾是今湖北省益阳市最大的一座佛教寺庙。
据明《一统志》载:唐裴休讲道于此,有白鹿衔花出听。传说,唐代名相裴休,贬任荆南节度使时,曾来益阳,在古木葱郁的江边山上小住。裴休博学多能,喜欢佛学,夜深人静,他便在山上秉烛夜读,朗朗的诵经声,引得一只仙白鹿驻足聆听,每晚只要经声响起,仙白鹿就飞来听经。一天晚上,白鹿听经的秘密被人发现,仙机泄露,再也不见白鹿复来。唐代佛教信徒认为白鹿驻足听经之地,必是块风水宝地,遂命名白鹿山,并在山下建了一座庙,取名为白鹿寺。
古白鹿寺香火鼎盛,名气很大,尤其叫人称奇的是寺内的那口一千公斤重的古铜钟,声极洪远,堪称古城钟王。夜晚,和尚上香的钟声,响彻古城十五里麻石街。悠扬的钟声,飘逸清盈,震撼心灵。“白鹿晚钟”便成为了古益阳的十景之一。
古白鹿寺几经沧桑,如今荡然无存。1987年重新在白鹿后山修建而成今白鹿寺。
源自江西庐山的传说
唐朝著名诗人李渤,青春年少时,住在五老峰东南麓的一个山洞里隐居读书,整整两年都未离开山洞一步。后来,有了一个李渤与白鹿的传说。
一天,五老峰巅的一群神鹿脚踏祥云,敬仰地俯视李渤晨读。李渤日夜攻读的刻苦精神,感动神鹿群中的一只白鹿,为了陪伴李渤读书,它飞下云际,来到李渤身边,成了李渤形影不离的伴侣。
黎明,白鹿引颈长鸣,唤醒李渤离开山洞,迎着朝霞读书;夜晚,山风飕飕,白鹿衔过一件长袍,轻轻给李渤披上御寒;深夜,李渤疲惫地俯案而睡,白鹿只身奔进深山,衔来山参送到书案之上,给李渤食用振作精神。有一次李渤躺在山岩上读书,渐渐掩着书睡熟了。这时,乌云四起,山雨欲来,白鹿当即一声鸣叫,唤来五老峰头的鹿群,簇拥着李渤遮风挡雨。李渤醒来,感动地抚摸着满身淋湿的白鹿,流出了热泪。从此,主仆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为使李渤专心读书,白鹿还主动承担了购买纸墨笔砚的任务。只要主人将钱与所购物品的清单放在袋子里,挂在鹿角上,它就从洞里出发,抄松林小径,跑到落星湖畔的小镇里,将李渤要买的东西如数购回。李渤功名成就,当了江州刺史,再来洞中寻找白鹿,白鹿早已腾云驾雾返回天庭了。为了纪念白鹿,李渤就将当年读书的山洞,改名为白鹿洞。
源自福建厦门的传说
福建省厦门市“小八景”之一的“白鹿含烟”源自白鹿洞寺。它位居玉屏山南隅,与虎溪岩同在一山的白鹿岩,有曲径相通。
相传唐朝初年有个名叫陈天钟的在玉屏山南隅兴建“大观楼”,隐逸楼中读书、修心养性。至南宋后,“大观楼”供祀朱熹,仿照朱熹在江西庐山重建白鹿洞的故事而取名“白鹿洞”。今日,白鹿洞寺的后山岩壁上乃可见“鹿洞书声”“亦庐”的题刻,即源于此。
明万历年间,厦门名士林懋时开拓岩洞后,在洞侧营建文昌殿,祀朱熹神像,并以朱熹在庐山建白鹿书院故事,也称“白鹿洞”。后人在洞内雕造一只白鹿。
白鹿洞寺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4年),开山祖师为苇老和尚。并加以美化传说:白鹿洞地处山腰崩崖间,四周林木环翠,流泉溅激,洞壑湿度较高,泉水冒发的烟气缭绕在山间凝聚不散,呈“白鹿含烟”美景。
相传,古时玉屏山南隅住着采药郎苏勇和苏母,因为苏勇在山林搭救危难中的白鹿,为报救命之恩,白鹿化为白露姑娘,寻苏勇至草寮。适逢苏母送饭上山,误以为姑娘偷药,白露含冤惊逃。苏勇遍山寻觅,皆无踪影,后见洞中一白鹿,化为石头,阳光下口中腾起白烟,似乎倾吐满腹冤气。于是,乡里盛传“白露含冤”。演变至今,白鹿洞“白鹿含烟”已成厦门“小八景”之一。
源自陕西万寿塬的传说
传说,唐武德五年十二月丙辰,高祖李渊率众在当时称为华池的三原县万寿塬上校猎。
忽见一只美丽的白鹿,口含灵草,飘云生风,忽攸而至,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欢欢蹦蹦,如云雾漂浮一般。此鹿通身雪白,鹿角更闪着祥瑞之光。高祖甚是欣喜,此乃天降瑞兽,万众之福祉也。遂令停止校猎,放生这只珍稀的白鹿。
白鹿所到之处万木茂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万家康乐,一片祥和太平之盛世。从此万寿塬改名为白鹿塬。
源自浙江温州的传说
浙江省温州市也叫鹿城,古今流传着白鹿城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温州有个白氏人家,白家有个女孩,就叫白露。这个白露长得容颜鲜丽、貌似天仙,身材窈窕、千娇百媚。皇帝便下旨接她进京,意欲立为妃。礼官钦差领命,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温州迎驾。海匪听说皇帝要来温州迎娶美人,不禁贼心顿起。率众直犯无城可守的温州。劫持了白美人,扯满风帆扬长而去了。白露伺机跳进大海,随风逐浪而去了。
皇帝大为震怒,命温州知府修建城垣,限期建成。但由于温州地处海域,地质松软难以支持,故屡建屡坍。
一夜忽觉得一阵清风异香扑鼻,一骑白鹿口衔鲜花腾云驾雾从天而降,环绕温州城“得得答答、得得答答”飞奔而过,一环一环飞奔不停。
第二天知府发现建城的基础地质变坚实了。原来是白露化成的白鹿来解难!人们为了记念白鹿,就称建成的温州城为白鹿城。在朔门边有条小巷就叫白鹿巷,那就是白鹿原来住的地方。白鹿巷有座白鹿庙,因年久失修早以成了废墟。因为白鹿巷在城北,又因为谐音的关系,现在也已叫作北鹿巷了。
源自扬州宝应湖的传说
在江苏省扬州的宝应湖中,有一个翡翠般的大岛,名叫“白鹿岛”。
当地传说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夺淮洪水南下,本地村民尚不知晓。忽然跑来一只白鹿沿村鸣叫,众人出来一看,北方大水滚滚而至,慌忙随着白鹿向高地奔跑。上了高地,宝应运西转眼一片汪洋,高地被水围困已成孤岛,众人无不感激白鹿救命之恩。
惊魂方定,忽然又传来一阵阵呼救之声,远远望去只见一棵树梢上有个妇女,抱着个小孩在波涛中摇来晃去,情势十分危急。白鹿长鸣一声跃入水中踏波而行,将这母女俩稳稳当当地背回岛上。三天过去,洪水仍然持续上涨,眼看岛屿将被淹没,村民个个惶惶不安。这白鹿向天鸣叫三声,又用足蹄跺地三下,水涨岛升,永不沉没。众人知是神鹿,纷纷下拜。
半月后洪水退去,忽然来了一位慈祥的老翁,他个子不高,脑门凸起,一手捧仙桃,一手拄拐杖,赞许地拍拍白鹿的颈项。白鹿向村民鸣叫作别,老翁骑上白鹿驾云南去。一位老先生忽然惊呼起来:“此乃南极仙翁老寿星啊!”村民们闻言,个个慌忙向空中礼拜。从此以后当地人便将此岛称为“白鹿岛”。
如今,这岛连同湖边森林绿地,已经开发为“白鹿岛国际生态旅游区”。林木遮天,百鸟翔鸣,风光十分秀丽,已成为宝应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源自蒙古族的传说
苍狼与白鹿是蒙古人的远古图腾。在《元朝秘史》和《史集》都对蒙古人祖先的传说有着详细的记载。
远古时期,蒙古祖部落与突厥部落发生了猛烈的战争。最终蒙古部落被灭,仅剩下两男两女幸存于世,他们逃到额尔古涅昆山中隐居。后来他们的子孙繁衍兴盛,分为许多支系,狭小的山谷不能容纳这么多人,于是他们迁至宽阔的草原居住。其中一对男女,男叫勃儿帖赤那(意为苍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来到激游河边繁衍子孙,渔猎为生,死后便化作两个小岛(苍狼白鹿岛),交颈而卧,相依为伴定居下来。后来,成吉思汗功成名就,回室韦祭祖,游猎于此,夜作一梦,但见一只苍狼和一只白鹿,伤痕累累,奔跑哀鸣。醒后召集随从解梦,得悟莫忘先祖劫难,大业末就,且勿高枕无忧。于是派其弟拙赤哈撒尔率兵征讨内外兴安岭的“林中百姓”。凯旋后,便将额尔古纳流域包括这两个小岛分封给了哈撒尔。
如今,在苍狼白鹿岛上建起“哈撒尔王天然狩猎场”,场中放养着成群的野鸡、野兔,或下套、或箭射,你会切身感受原始林狩猎的情趣。
源自陕西华山的传说
白鹿龛在莎萝坪南、登山路东的山峰腹间,莎萝坪又名洞天坪,在华山峪石门上一公里处。相传,白鹿龛所在处是鲁女生(大约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仙人)修道的地方。其处青峰矗立,异石嶙峋,一崖外突成龛。其上飞泉滴沥,其下有平地亩余,土质湿润松软宜于耕种。传说鲁女不食五谷80多年,但是一天却比一天年轻、健壮。一日忽然与故人告别,乘白鹿随王母升天而去,故名“白鹿龛”。清代王士正诗中云:“云中跨白鹿,心知鲁女生。乞我一丸药,相将游太清。”就是写在此居住的鲁女生。
白鹿龛内有一长方形悬石,呈黄色,中间有一黑色人形,仙姿绰约,情态优美,这便是“天女散花”。在白鹿龛附近路边,有一浑然巨石,名“混元石”。混元石西边的崖缝里,一块条形白石凸起,长尺余,宽寸许,宛如白蛇之头吞前方小草,是“白蛇着剪”处。
源自台湾的传说
《阿里山的姑娘》是台湾省邵族原住民动人的歌曲,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小伙壮如山 ......”
邵族是台湾原住少数民族,根据邵族的传说,邵族的祖先原先居住在阿里山一带,会定居到日月潭畔,是因为邵族勇士打猎时,突然遇到一只白鹿,勇士翻山越岭一路追逐来到日月潭。白鹿在土亭仔湖畔跃入潭中失去踪影,邵族人入潭遍寻不着,却意外发现潭中鱼虾丰美,于是决定举族迁居日月潭。这就是邵族人的“逐鹿传奇”,邵族为此视白鹿为吉祥物。
源自四川南江的传说
四川省南江县长赤的白龙潭又叫白鹿谭,传说远古时代有一只白鹿在这一带出没,被当地住民奉为神鹿。有一天,外地来了一群人,收买了当地地主恶霸,就组织人员进行围山捕捉,结果,白鹿逼迫跳水自杀,每逢天气晴朗时,就能在对面的岩石上看到白鹿美丽的,娇小玲珑的身影。
源自河北平山的传说
白鹿温泉,有一个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平山县县西有个小村叫王母村(现在王母村依然还在),相传是王母娘娘降生的地方,汉武帝刘彻得知王母在此,不远千里迢迢前来祭拜,哪知当武帝见到王母时,不想王母的长像是丑的出奇,汉武帝讥笑其长像丑陋。王母很是恼火,一气之下将口水啐在汉武帝的脸上,汉武帝面生奇疮久治不愈,无奈之下拜求王母,并对自己的讥笑行为进行了诚心的悔过,请求王母开恩。王母道:欲疗疾,唯有温泉。于是王母赐座骑白鹿,带汉武帝四处寻觅可以治疗的神水,(据资料记载王母赐武帝的座骑,体格庞大身长丈余,并非普通的白鹿)行至现鹿台村,白鹿刨地立刻泉水喷涌,武帝大喜命人设帐沐浴,几日后疾疮全愈肌肤润滑,此后武帝下旨在此建庙立碑,并封此泉为--宝泉圣水!百姓也因此得到了圣水恩泽,白鹿温泉从此得名,治病养颜的功效流传至今。但是很可惜的一点是,白鹿因为寻泉劳累而死,武帝也非常伤心,于是把白鹿葬在了这里,封此山为白鹿台,后来有民居住形成村落,就是今天的鹿台村。
源自客家人的传说
江西省宁都县黄石乡有条白鹿江,源于石城县。清澈的河水流至白鹿营村,与梅江河汇合,折转南流经于都入贡江。在这里,流传着白鹿斗鳌精的传说。
很久以前,白鹿江名牛牯江。白鹿营村庄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山青水秀,田畈肥沃,鱼虾成群。百姓作田捕鱼,日子过得蛮安乐。
有一年秋间,天气晴朗,江边营突然阴风四起,水浪翻滚,泥沙混浊。原来从梅江河窜来一条禾桶大的凶恶双头鳌鱼,张牙舞爪,在此兴妖作怪。
白鹿不厌其烦,潜入深潭,规劝双头鳌,整整劝七七四十九天,双头鳌先是置若罔闻,后听得不耐烦了,就怒气冲天,口出狂言,要与白鹿斗法。
斗法这天,成千上万百姓围满牛牯江两岸,要为白鹿助威。白鹿昂首挺立于两江合流处水面上。双头鳌从深潭中窜出水面四只蓝色眼睛,射出凶桀的寒光。白鹿毫不畏惧,与鳌精搏斗起来。在水中空中厮斗了半天。鳌精欲逃回深潭。白鹿紧追不放,把灵气集中两角,直射鳌头,鳌精发出一声哀吼鳌精临死时,肚内流出大量毒液,白鹿环视四周,为了环境不被污染,勤劳善良的男女老少都以殷切的眼光企望它,白鹿便毫不迟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果断地用嘴将毒液吸吮干净。但因为毒气攻心,无药司救。白鹿不一会就气绝身亡。百姓目睹此情,哭声震天,悲痛万分,将白鹿葬在家门旁,后来墓旁建了一座高大庙堂,塑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鹿,长年累月香火不断。为了世代不忘白鹿的恩情,将牛牯江改名为白鹿江,江边营改为白鹿营,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三国吴嘉禾五年建成阳都县城,闻名于世。
源自广东高明的传说
鹿洞山,带着一个关于白鹿的传说。在山脚下鸟语环绕的鹿洞村中流传了好几百年。
相传南粤王赵佗曾游猎于此山,山林中闪过一头鹿,浑身雪白,南粤王搭弓射箭,一箭射中白鹿,白鹿迅即带伤奔逃。南粤王令手下军士满山搜寻,却不见了白鹿踪影,最后寻到一块大石,石形酷似鹿形,旁边还有一箭,军士皆怪之。村里人说,这一传说不知何时起流传在民间,也不知何时起,人们便给这座青山取了一个名,就叫做“鹿洞山”。
鹿洞山,就像孔雀开屏似的,所以叫做‘鹿洞开屏’。明城旧八景里面,这鹿洞山就占了两景,一是“鹿洞开屏”,一是“粤台白鹿”。
鹿洞山上还真有鹿形大石。半山中一块大石命名为“仙鹿座”,其下一块平整大石则名为“仙鹿床”,相传是白鹿休憩的地方。
源自河南孟津的传说
白鹿庄村,位于河南省孟津县东南部送庄镇中西部,关于这个村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
相传,隋朝的唐国公李渊曾派儿子李世民东征洛阳,当时盘踞洛阳的是郑王王世充。王世充手下有员战将名叫单雄信,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李世民率部多次与之交战,不能取胜。
一天夜晚,李世民在山上散心,信马由缰,不觉来到王世充的营地附近,忽然遇到单雄信巡营。李世民回马便走,单雄信紧追不舍。李世民的坐骑是一匹白龙马,日行千里,把单雄信撇得老远。
单雄信便张弓搭箭,想射死李世民,眼看着李世民就要丧命,这时从树丛中蹿出一头白鹿,只见它往上一跃,正好以身体挡住了射向李世民的箭,当场倒地而亡。李世民趁机逃回。
战事结束以后,为报答白鹿救命之恩,李世民在白鹿死亡的地方盖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白鹿庙,并把附近的村庄赐名为“白鹿庄”。
关于“白鹿庄”村名的由来,还有另一个传说。
相传唐上元二年(675年)春,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临幸洛阳龙门观光。李治突发重病,武则天张示皇榜,招揽良医。
一游方道人揭榜,为李治诊脉。道人判断李治的病是阴阳失调,用现在的话说,属于肾亏。那道人挥手写下一剂药方,化作青云离去。
武则天展开药方一看,上面写着牛大力、黑老虎、女贞子等十八种药,这些药不难弄来。再看下面,她惊呆了,下面写的是用白鹿血为药引。白鹿是稀世之物,到哪里寻找?她立即召来左武卫大将程务挺,下了死命令:“限三日之内找到白鹿,不然满门抄斩。”
相传程务挺善射,是程咬金的后代。程务挺飞马直奔邙山,风餐露宿。第三日晚上,他看到一只白鹿攀岩而上。程务挺一箭射去,正中白鹿的后腰。只见那白鹿纵身一跳,落下山岩便无影无踪。后来,程务挺寻至村西寿星庙内。看见庙墙上画着一只白鹿,后腰中了一箭,箭伤处一片红。程务挺派人拔下箭头,将红处的墙土刮下,带回去当药引让李治喝了。说也奇怪,李治的病竟然好了。
李治大病痊愈后,心情豁然开朗,亲自来到邙山感谢神灵。他出资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白鹿庙,并为这个山村赐名“白鹿庄”。
源自河北白鹿泉的传说
今河北省白鹿泉市有个传说。
相传,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的韩信,统领三万人马前来破赵。大军行至土门关西扎营,全军将士四处找水,却不见水源。被派出去找水的军卒皆因未能找到水源而被斩杀。三军无水,将不战自灭。韩信焦急无奈,只好派最得力的大将胡申前去寻水,胡伸深感责任重大,即对韩信发誓:“主帅放心,找不到水源,决不会来见你。”然而,胡申踏遍青山终未找到水源,他自感无颜返回军中,就在一棵古柏上自缢身亡。
韩信在大营迟迟不见胡申回报,心中惆怅,但他坚信胡申大将一向忠心耿耿,定能找到水源。时值深夜,韩信不觉惶惶忽忽伏案而睡。只见胡申策马飞奔而来,双手抱拳说:“回禀元帅,多亏神仙保佑,水已经找到,速跟我来。”韩信惊醒,原来是一梦。正在纳闷,却听见帐外有哒哒之声,遂出帐外观望。只见一只白鹿如雪似玉,见到韩信便向他点点头,而后飞身而去,韩信即策马追赶。翻过一道山,越过一道岭,只见那只雪白的神鹿在一座山脚下缓缓停下,回首凝望韩信,两只前蹄不停的在地上刨起来,韩信性急,搭弓射箭,只听嗖的一声,那鹿化作一道白光不见了。韩信所发之箭深入泥土之中,韩信下的马来,伏身取箭,用力一拔只听一声巨响,一汪清澈甘甜的泉水喷涌而出,并不时有串串气泡簇涌,恰似散落的珍珠一般。此泉因韩信射鹿而得名——“白鹿泉”,“鹿泉水涌若珠倾”也成为“鹿泉八大景”之一。
大将胡申自缢处的村庄被易名胡申铺,也就是今天白鹿泉市西面的东胡申和西胡申村,当年胡申自缢处的古柏依然苍劲坚韧,根居岩缝之中向人们讲述着古老而悲壮的故事。
2、 关于山的诗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
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
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
,即苦、集、灭、道四谛。按经解释,“谛”是真理的意思。
九日题涂溪
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 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 或可重阳更一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其先居太原(今
属山西人),后迁居陕西渭南东北。他的诗平易通俗,周详明直,笔触所及,无不达意。唐宪宗元
和三年(公元808年)他拜左拾遗,后因上书直陈,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升
任忠州刺史。任期内曾来丰都巡视,并题咏下诗。
(注释)(1)涂溪:据《丰都县志》称:“涂溪,治南七十里。”“治”指县城,涂溪在高镇下面。
(2)蕃草:茂盛的芳草。(3)竹枝歌:指当时流行于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形式多是七言绝句;
语言通俗,音调轻快。(4)南宾守:即忠州刺史。(5)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
3、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从语言角度赏析这句话的艺术之美
○江水二
△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
江水自关,东迳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
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下皆
其域也。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江水又东,乌飞水注之。水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迳建平郡沙渠县南,又
北流迳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七十里,注于江,谓之乌飞口。江水又东迳巫县
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奏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
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
也。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溪水导源梁州晋昌郡之宣汉县东,又南迳建平郡泰
昌县南,又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
建平一郡之所资也。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矣。溪水又南,屈迳巫县
东。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水飞清石穴,洁并高泉,下注溪
水。溪水又南入于大江。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
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
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
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
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
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
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
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
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
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
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
襄陵,沿氵斥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
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
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进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孙桓为逊前驱,
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逾山越险,仅及得免,忿恚而叹曰:吾昔
至京,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薨矣。
△又东过秭归县之南。
县故归乡。《地理志》曰:归子国也。《乐纬》曰:昔归典叶声律。宋忠曰:
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为楚附
庸。后王命为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袁山松曰: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
《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詈余也。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
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
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
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故《宜都记》
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江
水又东迳一城北,基城凭岭作固,二百一十步,夹溪临谷,据山枕江,北对丹阳
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
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之
丹阳,论者云:寻吴楚悠隔,繿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又楚之先
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徵矣。江水又东南迳夔城南。城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
八步,西北皆枕深谷,东带乡溪,南侧大江。城内西北角有金城,东北角有圆土
狱,西南角有石井口,径五尺。熊挚始治巫城后复移此,盖夔徙也。《春秋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灭夔者也。服虔曰:在巫山之阳,秭归归乡矣。
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
悦,因名曰归乡。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诗》
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信与!余谓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证。恐非名县之
本旨矣。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口溪,溪源出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
县。迳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西
北迳县下入江,谓之乡口也。江水又东迳信陵县,南临大江,东傍深溪,溪源北
发梁州上庸县界,南流迳县下,而注于大江也。又东过夷陵县南。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
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
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
峡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
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馀烬插
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
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
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
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百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
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
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
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
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
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
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
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
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
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
表。仰瞩府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
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
两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
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江水出峡,东南流,
迳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
周回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一里,吴西陵督步{陟马}所筑也。孙皓凤凰元年,陟
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传羊祜接援未至为陆抗所陷也。江水又东
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
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故其《记》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岭,
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北
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应劭曰:夷
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王莽改曰居利。吴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后复曰
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
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
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
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迳白鹿岩。沿江有峻壁
百馀丈,援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云。
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
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
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坚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
雷呴而电激者也。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数
万,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以塞陆道。光武遣吴汉、岑彭将
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矣。
△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
夷道县,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矣。王莽更名江南。桓温父
名彝,改曰西道,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曰宜都。郡治在县东四百步。故
城,吴丞相陆逊所筑也。为二江之会也。北有湖里渊,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暗日,
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时有丹霞白云,游曳其上。城东北有望
堂,地特峻,下临清江,游瞩之名处也。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
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山木枯悴,
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顶,今孤坟尚存矣。
△又东过枝江县南,沮水从北来注之。
江水又东,迳上明城北。晋太元中,苻坚之寇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
使刘波筑之,移州治此城。其地夷敞,北据大江。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
上,故以枝江为称。《地理志》曰:江沱出西南,东入江是也。其民古罗徒。罗
故居宜城西山,楚文王又徙之于长沙,今罗县是矣。县西三里有津乡,津乡,里
名也。《春秋·庄公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应劭曰:南郡
江陵有津乡,今则无闻矣。郭仲产云:寻楚御巴人,枝江是其涂便。此津乡殆即
其地也。盛弘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出百里洲,西去郡一百六十里,县左右有
数十洲,盘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中有桑田甘果,映江依洲。自县西至上
明,东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楚谚云:洲不百,故不出王者。桓玄有问鼎之
志,乃增一洲,以充百数。僭号数旬,宗灭身屠。及基倾败,洲亦消毁。今上在
西,忽有一洲自生,沙流回薄,成不淹时,其后未几,龙飞江汉矣。县东二里,
有县人刘凝之故宅。凝之字志安。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之为
人,立屋江湖,非力不食。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亦能安贫。宋元嘉中,夫妻隐于
衡山,终焉不返矣。县东北十里,土台北岸有迤洲,长十馀里,义熙初,烈武王
斩桓谦处。县东南二十里,富城洲上,有道士范侪精庐。自言巴东人,少游荆土,
而多盘桓县界。恶衣粗食,萧散自得,言来事多验,而辞不可详。人心欲见,欢
然而对,貌言寻求,终弗遇也。虽迳跨诸洲,而舟人未尝见其济涉也。后东游广
陵,卒于彼土。侪在洲无定止处,宿憩一小庵而已。弟子慕之于其昔游,共立精
舍,以存共人。县有陈留王子香庙。颂子香于汉和帝之时,出为荆州刺史有惠政,
天子徵之,道卒,枝江亭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间,送丧逾境。百姓追美甘
棠,以永元十六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枝江白虎王君。其子孙至今,犹
谓之为白虎王。江水又东会沮口,楚昭所谓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又南过江陵县南。
县江有洲,号曰枚回洲,江水自此两分而为南、北江也。北江有故乡洲。元
兴之末,桓玄西奔,毛佑之与参军费恬射玄于此洲。玄子升,年六岁,辄拔去之。
王韶之云:玄之初奔也。经日不得食,左右进粗粥,咽不能下。升抱玄胸抚之,
玄悲不自胜。至此,益州督护冯迁斩玄于此洲,斩升于江陵矣。下有龙洲,注东
有宠洲,二洲之间,世擅多鱼矣。渔者投罟历网,往往洲绝,有潜客泳而视之,
见水下有两石牛,尝为罾害矣。故渔者莫不击浪浮舟,鼓枻而去矣。其下谓之邴
里洲,洲有高沙湖,湖东北有小水通江,名曰曾口。江水又东迳燕尾洲北,合灵
溪水,水无泉源,上承散水,合成大溪,南流注江。江、溪之会有灵溪戍,背阿
面江,西带灵溪,故戍得其名矣。江水东得马牧口,江水断洲通会。江水又东迳
江陵县故城南,《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
子革曰:我先君僻处荆山以供王事。遂迁纪郢,今城,楚船官地也,《春秋》之
渚宫矣。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使白起拔鄢郢,以汉南地而置南郡焉。《周书》曰:
南,国名也。南氏有二臣,力钧势敌,竞进争权,君弗能制。南氏用分为二南国
也。按韩婴叙《诗》云: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吕氏春秋》所谓禹自涂山巡
省南土者也。是郡取名焉。后汉景帝以为临江王荣国。王坐侵庙垣地为宫,被征,
升车,出北门而轴折。父老窃流涕曰:吾王不还矣!自后北门不开,盖由荣非理
终也。汉景帝二年,改为江陵县。王莽更名郡曰南顺,县曰江陆。旧城,关羽所
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杜
元凯之攻江陵也,城上人以瓠系狗颈示之,元凯病瘿故也。及城陷,杀城中老小,
血流沾足。论者以此薄之。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
遵造。遵善于于方功,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依傍创筑,略无差矣。
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城南有马牧城,西侧马径。此洲始自枚回,
下迄于此。长七十馀里,洲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治,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
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也。戍南对马头岸。昔陆抗屯此,与羊佑相对,大宏信义,
谈者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矣。北对大岸,谓之江津口,故洲亦以名焉。江大
自此始也。《家语》曰:江水至江津,非方舟避风,不可涉也。故郭景纯云:济
江津以起涨,言其深广也。江水又东迳郢城南,子囊遗言所筑城也。《地理志》
曰:楚别邑,故郢矣。王莽以为郢亭。城中有赵台卿冢,岐平生自所营也。冢图
宾主之容,用存情好,叙其宿尚矣。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
章冈,盖因冈而得名矣。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所未详也。
4、水经注中有两段文字,请看看是叫啥名字
郦道元 《水经注 江水》 “江水又东径...因名曰人滩也”的解释:江水指的是长江水,黄牛滩在三峡附近,对这段的翻译是江水又向东,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险滩叫黄牛滩。南岸重重叠叠的山岭一层层耸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间有块石头,颜色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看上去非常鲜明。因为人难以到达,不能够穷究实际情况。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纡洄曲折,即使走上两天两夜,还能望到这个石头,所以走路的人编成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下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是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说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长的路后)回头望去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
手打,希望对你有帮助O(∩_∩)O哈哈~
5、要这段的: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
《黄牛滩》的全文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翻译: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这样说正是因为江水纡回幽深,回望山崖就像没有前行一样。
6、哥哥和姐姐帮我写"加班加点,增资无缘,工作无限,报酬有限,梦如泡影,一吹就灭,怀才不遇,坚持几时"藏头诗
- 加添火候切防危,
- 班超握管不成事。
- 加餐共爱鲈鱼肥,
- 点检遗编尽朝菌。
- 增事牵身去不得,
- 资持全固道根株。
- 无况青云有恨身,
- 缘边饱喂十万众。
- 工夫妙丽实奇绝,
- 作个音书能断绝。
- 无限旱苗枯欲尽,
- 限日未成宫里怪。
- 报德慈亲点佛灯,
- 酬德酬恩两无路。
- 有时当暑如清秋,
- 限日未成宫里怪。
- 梦魂不到关山难,
- 如何汉殿穿针夜。
- 泡侯将相立马迎,
- 影沈巴峡夜岩色。
- 一朝如得宰天下,
- 吹葭六琯动浮灰。
- 就中家在蓬山下,
- 灭虢吞虞未息兵。
- 怀君劳我写诗情,
- 才高未及贾生年。
- 不问黄芽肘后方,
遇酒逢花还且醉。
- 坚辞羽葆与吹铙,
- 持经功力能如是。
- 几年油幕佐征东,
- 时从白鹿岩前往
7、谁知道郦道元的<<水经注>>的黄牛滩(原文)
水经注(全)
http://guoxue.baidu.com/page/cbaebeadd7a2/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
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
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
峡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
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馀烬插
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
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
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
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百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
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
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
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
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
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
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
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
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
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
表。仰瞩府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
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
两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
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江水出峡,东南流,
迳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
周回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一里,吴西陵督步{陟马}所筑也。孙皓凤凰元年,陟
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传羊祜接援未至为陆抗所陷也。江水又东
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
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故其《记》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岭,
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北
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应劭曰:夷
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王莽改曰居利。吴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后复曰
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
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
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
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迳白鹿岩。沿江有峻壁
百馀丈,援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云。
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
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
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坚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
雷呴而电激者也。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数
万,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以塞陆道。光武遣吴汉、岑彭将
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矣。
△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
夷道县,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矣。王莽更名江南。桓温父
名彝,改曰西道,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曰宜都。郡治在县东四百步。故
城,吴丞相陆逊所筑也。为二江之会也。北有湖里渊,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暗日,
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时有丹霞白云,游曳其上。城东北有望
堂,地特峻,下临清江,游瞩之名处也。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
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山木枯悴,
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顶,今孤坟尚存矣。
8、写山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开先《宝剑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白居易《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洗儿》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详《过零丁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温故而之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唐·温庭筠《望江南》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木兰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王翰《凉州词》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马并)《山亭夏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武陵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唐·杜甫《咏怀古迹》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彼得斐诗集》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梅村《圆圆曲》
品德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朱熹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微子篇》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1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1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1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1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1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2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2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2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2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2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2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2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2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3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3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3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3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3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36.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7.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38.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39.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9、写山的诗
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
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
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
,即苦、集、灭、道四谛。按经解释,“谛”是真理的意思。
九日题涂溪
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 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 或可重阳更一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其先居太原(今
属山西人),后迁居陕西渭南东北。他的诗平易通俗,周详明直,笔触所及,无不达意。唐宪宗元
和三年(公元808年)他拜左拾遗,后因上书直陈,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升
任忠州刺史。任期内曾来丰都巡视,并题咏下诗。
(注释)(1)涂溪:据《丰都县志》称:“涂溪,治南七十里。”“治”指县城,涂溪在高镇下面。
(2)蕃草:茂盛的芳草。(3)竹枝歌:指当时流行于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形式多是七言绝句;
语言通俗,音调轻快。(4)南宾守:即忠州刺史。(5)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