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为什么中国的婆媳关系永远无解??2、为什么婆媳关系在中国永远都是不好的
3、作为儿子和丈夫, 请问怎么处理好婆媳关系?
4、婆媳关系怎么处理才好
5、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好 - 百度宝宝知道
6、怎样搞好婆媳关系?
7、为什么婆媳关系处不好
8、婆媳关系,我都有心理阴影了 - 百度宝宝知道
9、婆媳关系紧张该怎么处理?
1、为什么中国的婆媳关系永远无解??
在各种家庭关系当中,婆媳之间的关系大概是最不容易相处的了。不要说那
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议论儿媳妇的长短,
就是那些迈进丈夫家多年的年轻女性,有空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了声
讨婆婆大会或者诉苦大会。处在婆媳之间的那位儿子兼丈夫,为了维系双方的关
系,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大容易相处和谐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
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当我们尝试用社
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
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
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
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
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
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
的区别。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
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
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此外,抛开身份角色来说,当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就会形成恩恩
怨怨,以及对于一个人的爱憎好恶。比如说,当我们非常崇敬自己的父亲时,除
了有一种儿女对父亲的敬重之外,还会因为他的个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种超越
亲缘身份的评价。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耳
鬓厮磨,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
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
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
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
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
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
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
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
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
渐生不满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
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
的人,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
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
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
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
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
“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
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
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
满。
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
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
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
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
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
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单过”日渐普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轴依然
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对于娘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
姓名被改变,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或是本名
前冠以夫姓,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为父母
养老送终的真情表达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还不是自己的家,要对陌生人生出真
有之情并非易事。因此,媳妇处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几十年,直到成了婆
婆,夫家才终于变成了自己家。现代都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
婚后“分家单过”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于是,婚后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
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种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
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亲关系。而夫家是丈夫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
娘家。一些已婚女性总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
第三位。一些已婚男性则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娘
家排在第三位。这就是一些夫妻冲突的来源。很多夫妻争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妈
是妈,我妈就不是妈吗?”要求对方把顺序排列与自己相同。这就反映出在社会
发生变迁的今天,尽管在家庭中夫妻轴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们身上,父子轴
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
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
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另
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
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
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一家之言
父系制传统引发婆媳冲突
中国社会里传统的“父系”制度强化了生男嗣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媳妇而
言,要巩固自己在夫家家族中的地位就得靠替夫家生出子嗣,惟有如此才能延绵
夫家家族的香火并提供祖先祭拜时主要奉祭的人员。但若生不出子嗣,则恐遭休
妻或纳妾的命运。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媳妇由年轻到熬成婆婆的这一路上,儿子便
成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寄托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依靠。然而,这种因文化结构限制
而更形强化的母子连结不但造成婆婆对儿子的绝对偏袒,更对婆媳关系而言成了
一大致命伤。
2、 为什么婆媳关系在中国永远都是不好的
主要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1。“母亲”这个身份的特殊性。 不错,母亲这个身份很特殊是导致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一个家庭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直接起着主导作用。当然这么讲并不是说父亲就不重要。而是父亲往往在提供经济来源方面花费的精力较大,而直接负责孩子日常生活起居的永远是母亲。还有,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是母亲辛苦的十月怀胎疼下来的。由此两点证明,孩子在母亲的眼里是绝对属于自己的自私品,她不允许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任何伤害。包括孩子结婚以后。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在婚后,母亲还是会对孩子的生活指指点点。而这些指指点点,却违背了中国婚姻家庭的一大内在特性——男人婚后一般都听老婆的话多于生他养他的妈妈。这也就是我要论述的第二点。 2。中国看似男权社会,其实在生活中女性还是起着支配作用。 是的,中国男人普遍都听老婆的话。即使在封建社会视女人如衣服也是如此。虽然在那时男人可以在不喜欢的时候大骂女人,甚至休掉她。而母亲在家的地位也很高。但私底下,或者说在平静的时候,还是听老婆的话多些。换句实在点的话说,男人都是好色的动物。要不然何来“重色轻友”一词之说?连孔夫子都说食色性也。所以当一个男人结婚后,也就意味着从此开始要听老婆的差遣。那么在此时,也就意味着婚后的男人身边会有“两个女人”对她指指点点。一个是老妈,一个是老婆。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婆媳之间就必然会不和了。所以男人必然会被夹在当中像个球一样被踢来踢去了。 “结婚”其实说穿了就是与父母分开“另起炉灶”。 有个哲学家说过,世界上的任何爱都是以“相聚”为美的,比如夫妻。但唯有父母的爱是以“离开”为高尚。个人认为,这句话简直精辟得想要跳楼。拿到这里应用就是,一个男人的结婚,也就意味着从此要与父母分开,那么在意识里,他就会认为听枕边人的话理应该多于父母。而在一边的父母们,反而成了“另一家人”。所以以父母为代表的母亲来指点“另一家人”,婆媳之间的矛盾当然就会出现了。 结束语:还是那句老话----要相互体谅!
3、作为儿子和丈夫, 请问怎么处理好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一直是让男人头疼的家庭关系。为了处理好老婆和老妈的关系,需要男人好好动动脑子。
调和男人要善于调和老婆和老妈的关系。如果不小心老婆和老妈闹了矛盾,而俩人又都抹不开面子来道歉,那就需要男人从中调和一下了。具体来说,可以买一点老妈喜欢的礼物,先给老妈送去,然后告诉老妈,这是儿媳妇特意给她买来孝敬她的,这样老妈和老婆的矛盾基本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搀和这里的搀和指的是男人要勇于把老妈和老婆的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主动当两人的出气筒。搀和的关键是把老妈和老婆想要发的火都巧妙地引到自己的身上,别让她们发给对方就行。
匀和男人在对待老婆和老妈时不要厚此薄彼,别给老妈留下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印象,也别给老婆留下只要亲情,不要爱情的口实。具体地说,三八节给老婆买礼物,别忘了给老妈也买一份;母亲节给老妈买礼物,别忘了给老婆也买一份,因为老妈是你的母亲,老婆则是你孩子的母亲;出差回来,给老婆带礼物,也要给老妈带礼物,不然你就谁都别带。
搅和有一句广告词想必大家都很熟,老妈说中药好,老婆说西药好,男人只能说中西医结合。如果是当着老妈和老婆的面,两个人都要疼你,都要照顾你,你若接受其一,都会冷落另一个,导致她们的矛盾,没办法,只能搅和,采取个折中、两不得罪的办法。
劝和和老婆单独在一起时经常在老婆耳边吹吹风,告诉她老妈是如何疼你,又如何想疼儿媳妇,如何怕儿媳妇在这个家里会受苦;和老妈单独在一起时经常在老妈面前吹吹风,说儿媳妇是如何如何贤惠,说儿媳妇经常主动说要孝敬老妈。总之要让她们彼此的心目中都觉得她们是关心对方的。陈强
4、婆媳关系怎么处理才好
男士在处理婆媳关系中的地位很重要,会办事的男人既讨好了老妈,又讨好了老婆.
原则一,不做恶言传话筒,只传好听的话;如果没有就自编一些;
原则二,细心,当发现婆媳间有矛盾苗头,要自掏腰包买些礼物讨好两个女人,但要告知是对方彼此掏的钱.
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一、 认知的改变:良好的“婆媳关系”攸关三个人——婆婆、媳妇、儿子,经营和睦的家庭关系需要三方的努力。以“岳母关系”为参照,“岳母关系”的品质普遍好于“婆媳关系”的关键在于:岳母把女婿当自己的儿子看(至少是半个儿子),女儿嫁出去较少有失去女儿的失落感,反而又觉得有多了个儿子的亲密感和幸福感。这点是和婆婆的心态的区分。太太对老公爱的愈深就愈能接受婆婆如果还未能接受婆婆,至少表明你对老公的爱还不够成熟、深 。
二、 婆婆的心态: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别心,以对待自己的儿女的心态和她相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三、 太太的心态:把婆婆视作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尽可能的去体谅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同时,当和婆婆有矛盾时,千万别犯和婆婆“争老公”的“低级错误”。无论老公多么爱你,你也无法替代她的母亲的分量的。而且,你只可以成为他的太太,不可以成为他的母亲,如果那样,你们的婚姻将很危险。
四、 儿子的心态:是斡旋“婆媳关系”的“外交官”。有许多“婆媳关系”是“笨儿子”造成的。如果说,“婆媳关系”有着天然的敏感因素,那么儿子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发挥协调、咨询的功能就愈发显得珍贵。
五、 “不记隔夜仇”:一旦有了“婆媳”的摩擦,立即处理,直接沟通,以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建立有效的冲突处理的机制是关键。有些“婆媳关系”开始尚好,后来产生摩擦隐藏于心,形成婆媳之间的“冷战”,对家庭关系的伤害是巨大的。
概括之,“婆媳关系”并非洪水猛兽,只是一种两代人的亲情关系,完全可以凭借人为的努力改善之。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没有对错,也无须追究对与错,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来化解。
为了幸福美满的家,让我们都学习成为有智慧的婆婆、太太和老公吧!!男士在处理婆媳关系中的地位很重要,会办事的男人既讨好了老妈,又讨好了老婆. 原则一,不做恶言传话筒,只传好听的话;如果没有就自编一些; 原则二,细心,当发现婆媳间有矛盾苗头,要自掏腰包买些礼物讨好两个女人,但要告知是对方彼此掏的钱. 原则三,不在老妈或老婆面前表扬对方的好处,这样会让彼此吃醋,对于不打眼的小毛病到可以说说,但不能说致命的大缺点.一定要表扬面前的女人的好,小批评另个女人的差. 原则四,经常回家探望,打电话询问,或发个短信表示你对2个女人的关心,同时也负上一句,是代另个女人问这 女人的好. 原则五,不要错过一些特别的日子,生日啊,节日啊,纪念日啊等等,奉送小礼物,或当面祝贺....... 原则六,...还没想好,想好再告诉你 总之,对代这2个不同的女人,并不比处理老婆与情人的关系更容易,但也都是日常一些小事,只要有心,处理好了,你将受益非浅. 当她们有冲突,你只要记住绝对不要偏袒其中一方,否则你会加剧她们的矛盾。
另外,要学会把问题往自己身上引,主动自我批评,劝开两个人。
到了她们已经红一脸的时候,你要先把你媳妇弄进卧室,然后出来好好劝妈妈出去串门,在门口你尽量小声地表态要狠狠批评你媳妇但别罗嗦,要她消气就好。
回到卧室,你再夸你媳妇今天已经表现得很大度了,全是你妈有点弄不清情况,但别说的她老人家一钱不值,反正别接你媳妇不好听话头就对了。
等她消气或你买礼物哄她消气后,你还要做工作,接着夸她怎样素质高,气量大,让她跟你妈主动修好。婆媳关系如何处 说到婆媳之关系,自古以来难相处。不少人为之犯愁,总认为不好处理。特别是有些当丈夫的,是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近几年,影视、小品等也反映了不少类似现象。原因何在?其实并无根本的厉害冲突。大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就因为这些小事,彼此很难分清谁是谁非。清官难断家务事,说的就是此类现象。婆媳之间究竟如何相处?本人虽无灵丹妙药,但也并非不治之症。由道听途说,耳闻目瞩,揣摩出几点感想,不妨供有关家庭参考。老要知足少要乖。事从两来,莫怪一人。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婆媳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所谓老要知足少要乖,指的是婆媳各自的心态。作为长辈来说,老的观念也应该改一改了,毕竟时代已不同过去。因此,对晚辈的要求不要太高。也就是说,凡事不必太苛刻。不能成天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什么衣服穿的太各色了,什么说话嘴不甜了,什么不爱干家务活了等。这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年轻人爱打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说明热爱生活。当然,也不能没有限度。比如,儿媳妇成天穿着露着肚脐眼的衣服,在老公公面前走来走去,婆婆肯定看不惯。说到咱北京的媳妇懒,那是在全国出了名的。记得曾有文章写过上海的媳妇如何会煲汤,广东的媳妇如何会做菜,而北京的媳妇如何懒,懒到什么程度?不仅不爱做饭不爱洗碗,几天不擦写字台,从来不擦窗台的有的是。可能是由于成天上班工作太累的缘故吧。若是如此,作为婆婆,首先要体谅媳妇的辛苦,每日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容易。作为媳妇,也不能懒的出圈。也应适当的做些家务。婆婆毕竟不是老妈子。另外,作为晚辈,还要掌握两点:一是有时婆婆唠叨几句,对的就接受,不对的一笑了之,不可较真;二是要有礼节礼貌。上班走,下班回,都要打个招呼,当然要叫一声妈,不能用“哎”代替。长辈人最忌讳这一点。电视剧《青衣》中就有这一情节。媳妇筱艳秋要生孩子,婆婆好心从老家赶来伺候月子,而媳妇从不叫一声妈。为此婆婆很是生气,由此造成婆媳关系好久不和。后来媳妇终于开口叫妈。从此婆媳观关系日渐和睦。要把媳妇当女儿。众所周之,母亲和女儿的关系一般都比较融洽。为什么呢?女儿是妈的心头肉,焉有不爱之理?若是亲生女儿的衣食冷暖,当妈的无时无刻不挂在心头。而儿媳妇呢?不是自生自养的,自然不会那么上心。可是,女儿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怨愁。当女儿的迟早要嫁人,最终还得靠媳妇来伺候婆婆。其实,媳妇比亲女儿还应亲。何不把媳妇当女儿?也许有人会说,婆婆象疼女儿一样疼媳妇,当媳妇的容易接受,如果象批评女儿一样批评媳妇,可能后果就不一样。这时当婆婆的就得讲究点批评的艺术和工作方法了。凡事不可千篇一律。也不能总唠叨个没完没了。要把婆婆当亲妈。这一条跟上一条其实是一个道理。俗话说得好:女儿是妈的贴身小棉袄。媳妇若要把婆婆当亲妈,就不怕关系处不好。有的媳妇,给自己亲妈买吃的穿的很大方。发现丈夫给婆婆买点东西就生气。这就不妥。要同等对待。当然,有一些问题也有区别。比如,有时女儿能在母亲面前撒撒娇。在婆婆面前就得把握好度。若因小事发生摩擦,凡事不可计较。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即便是婆婆的不是,媳妇也不能得理不让人。看在婆婆上了年纪的份上,网开一面,委曲求全。你也有可能当婆婆的那一天。丈夫要当好协调员。在处理婆媳关系的问题上,作为丈夫来说,至关重要,一定要充当好协调员的角色,不可听之任之。既不能站在母亲一边,也不能站在媳妇一边。不论双方说什么,都要耐心地听,不要偏听偏信,不要轻易表态,更不能大发雷霆。等慢慢把事情了解清楚后,然后再分别做思想工作。总而言之,要坚持冷处理的原则。禁忌火上浇油,防止事态扩大,矛盾加深。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为了家庭和睦,有时侯做点自我牺牲也是必要的。男人教你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转)
偶然间来到这个论坛,竟然发现存在婆媳关系的家庭不在少数,忍不住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成功经验,不多,仅供大家参考。
我和老婆认识两年多才结婚,怎么说呢,老婆就是那种典型的独生子女性格:任性、娇气、内向、朋友不多、家务做不大好、不会做饭、花钱大手大脚……,总之属于那种不讨老人喜欢的类型吧,但我真的很爱她,因为老婆很善良、很可爱,呵呵。
对于老婆和我母亲如何相处的问题,在婚前我也考虑过很多,大家想想,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毫无感情基础、不同时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观念的女人,仅仅是因为对我一个人的爱而走到一起,可以说她们之间关系好坏的关键,完全取决于我。
认清这个观点,负责心油然而生,所以当她们之间出现矛盾时,我首先查找自身的问题,我是不是有失客观公正?是不是只看到表面而没看到问题的本质?
我的母亲,永远是我最亲的人,可以说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她的恩情,而我的老婆,也是我最爱的人,我孝敬自己的父母,老婆也很孝顺她的父母,但她从来没有勉强过要我对岳父岳母怎么样,将心比心,我也不会勉强她伺候公公婆婆,而且正因为我是男人,家务活我尽量多干一些,这样一来,她们就不会因为一些日常琐事产生矛盾。
其实我的母亲对儿媳妇开始是有些想法的,比如怕她耍小姐脾气、怕她吃不了苦伺候不了我……,但我想,老婆不是保姆,我也很有自知之明(本人第一貌不似潘安,第二富不足以敌国),而且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两个人都要工作,我再找个又要工作又要家务全包的保姆型妻子,岂不相当于大海捞针,是那么容易找的吗?(呵呵,大家不要拍我,我还是比较务实的)所以还是选择了现在的老婆,并且不断在老妈面前谈论老婆如何如何好,最后老妈也就接受了,呵呵
婚后,我会不时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她们之间的感情,比如时常对老婆说“妈又想你了,老念叨你,咱去看看吧?”,对老妈说“**说天冷了让你多穿点”“**说最近又有流感了,让你注意着点!”……,时间长了,两人好感度也增加了。但我不会让老婆和老妈住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女人都比较小心眼、敏感,爱记仇(女同胞不要拍我),老婆平时发些脾气都会搞的我莫明其妙,所以说不在一起是明智的选择,否则老婆的小姐脾气还不把老妈气坏了,呵呵。
对于某些男士非要老婆与婆婆住在一起的做法我很不理解,关系处好了还行,但如果本来就存在矛盾,你还让她们往一块凑,这不是往火药桶里扔火把吗?而且如果你不干家务,那么是让老婆伺候老妈还是让老妈伺候老婆?让老妈伺候,你忍心吗?让老婆伺候,你老婆就算再爱你,时间一长,难免会有想法:“你自己的妈,凭什么你不伺候让我伺候,你能象我这样伺候我妈吗?”,如果你干活,你老妈又会心疼你,你老妈干,媳妇又不好做,媳妇干,问题依旧,如此循环……,时间一长,没有矛盾也产生矛盾了,老妈晚年没享着福,却摊了这么个烂事,最后你弄的两头不是人,呵呵,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暂时就想了这么多,总之,婆婆对媳妇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儿子对媳妇的态度,儿子没扮演好居中协调的作用,致使天平倾斜,只能调整自己这个支点,使天平再度平衡,否则就只有往某一边加砝码,这就不公平了
请记住:老妈是无法选择的,老婆是自己找的,男人是有责任的
婆媳关系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婆媳之间会出现冲突,甚至成为仅次于婚外恋的破坏夫妻感情的杀手。
那么,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唐登华谈了一些他的观点。人生难题《北京参考》: 请您从一位专家的角度讲一讲,婆媳之间应当建立一种什么关系?
唐登华: 婆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它既不像夫妻那样有亲密的姻缘关系,又不像母子那样有稳定的血缘纽带。它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儿子、丈夫这个特定的双重角色,而发生的间接“血缘———亲缘”关系。婆媳关系同其它直接的家庭关系比较,天然的“内聚力”———“爱”明显地降低,在客观上导致了婆媳关系的特殊性。《北京参考》: 为什么婆媳关系比较难处?
唐登华: 有一个比喻,把婆媳关系比作“天敌”。婆婆的情绪里面,多少认为儿子把爱分给了别人,“媳妇在和自己争夺儿子的爱”;媳妇认为丈夫应该爱她,应该从母亲的爱里独立出来。
再有,两者的期望值不一样。婆婆希望媳妇爱丈夫像自己爱儿子一样,但是妻子希望得到丈夫的呵护;同时,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血缘关系”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媳妇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北京参考》: 有男人告诫妻子,“看谁谁谁,对婆婆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从理论上讲,婆媳关系真能像母女一样吗?
唐登华: 部分媳妇从理性方面做到了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婆婆,但是,可以理解,血浓于水,在情感上,在媳妇内心深处,不可能把婆婆和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待。
《北京参考》: 西方发达国家的婆媳关系是否相对简单一些?
唐登华: 婆媳关系也是由家庭结构所决定的。在中国的大家庭中,比较强调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母亲常常不能把自己从儿子的小家庭中分割出来,过分参与到儿子的小家庭生活中,甚至把媳妇看作是外人。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占主要位置,强调核心家庭。同时,作为社会人的个体,其与家长的关系也比较松散,所以,婆媳关系也相对简单一些。
一个人的一生中,结婚以后应该以夫妻关系为主要轴心,当然,传统的“娘家”不能忘。但是,它已经不再是主要轴心。目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也正在上升。婆媳应该怎么办
《北京参考》: 为了避免矛盾,婆婆应该注意什么?
唐登华: 首先,婆婆要做好“母子断奶”。从心理的角度看,不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导致“婆媳关系”问题的关键。如果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断奶”———生理断奶和心理断奶。在儿子青少年时期,母亲就应该做好心理断奶工作。但是,传统的许多观念,譬如说儿子要光宗耀祖,母亲总是认为儿子很辛苦,一直把儿子当作孩子看待并照顾。母亲要接纳儿子长大了,不要过多地参与。
其次,对媳妇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毕竟自己和媳妇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可能要求媳妇在情感上像女儿对妈妈一样对待自己,她能在理性上尊敬并适当孝敬自己就不错了。
《北京参考》: 儿媳应该注意什么?
唐登华: 首先,媳妇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把丈夫据为己有。
其次,要理解丈夫。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要明白母亲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无论老公多么爱你,你也无法替代他母亲的分量。而且,你只可以成为他的太太,不可以替代他的母亲。同时,当和婆婆有矛盾时,千万别犯和婆婆“争夺老公“的“低级错误”。
同时,还要理解婆婆的失落感。婆婆在退出儿子的主要生活圈以后,常常会产生“空巢综合征”。要经常陪丈夫和孩子去看看婆婆,不要干预丈夫去看婆婆,因为即使你阻止,儿子也会偷偷地去看母亲的。在经济方面也一样。
最后,还要把婆婆视作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尽可能地去体谅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越是替丈夫去爱其母亲,越会得到丈夫的爱。为“笨男人”支招
《北京参考》: 作为婆媳心目中的主要人物,男人应该怎么做?
唐登华: 男人是周旋于婆媳之间的“外交官”,是婆媳关系的润滑剂。在婆媳关系中,男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加剧矛盾,成为夹气板。
首先,男人要了解母亲、妻子的不同期望值。
其次,不要人为制造矛盾(不管是否是无意)。在很多时候,有许多“婆媳关系”是“笨儿子”造成的。譬如和一方(如母亲)在一起时,话题不要集中于另一方身上,让一方觉得你的情感在那一边;多说对方好的一面;不要在母亲面前述说你被欺负、受委屈的事。因为相对于媳妇来说,母亲对儿子有绝对的偏袒。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另一方那里是快乐的、幸福的。
最后,男人要从母亲的“怀抱”里脱离出来,心理上要成熟,要真正独立成人。三世同堂时该怎么办
《北京参考》: 老人帮着带孩子,三世同堂时,应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唐登华: 婆媳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文化上、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处处成了婆媳之战的导火线。特别是在教育第三代的方法上,婆媳之间常存在很大的分歧。媳妇要管,婆婆要护。其实,天下父母之心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讲,婆婆容易溺爱第三代,在这一点上,婆婆最好不要溺爱孩子。
母子关系也是影响婆媳关系的重要因素。婆媳关系紧张通常是不成熟母子关系的表现。丈夫要多给妻子独立的空间,不要什么事都带着母亲。
婆媳在一起生活,需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男人应该让母亲理解妻子的难处,让妻子理解母亲的不容易。多制造机会让她们有情感上的接触,有将心比心的欲望、表现。空间与边界的抉择
《北京参考》: 分开住就有利于婆媳关系的相处吗?
唐登华: 有人认为,分开住能减少生活中的矛盾,利于婆媳关系相处。但是现实生活中,基于种种原因,婆媳往往要住在一起。其实,婆媳关系的协调不在乎时间和空间,而是在于情感上。如果丈夫一开口就说到母亲,即使空间上是分开的,情感上仍然是紧绑在一起的。
所以说,不管在不在一起住,主要是掌握“边界”。就是说,住在一起的几代人中,丈夫和其妻子的关系应该是最紧密的。如果你现在是媳妇,就应该明白,儿子长大成人以后,他的关系不是和你最紧密。同样道理,和老人关系最紧密的应该是老伴,其次是孩子。多方换位思考
《北京参考》: 社会上从“尊老”角度讲,总提倡媳妇换位思考,站在婆婆角度和立场来想想。如何让媳妇心服口服地接受这些观点呢?
唐登华: “社会上越崇尚什么,越说明缺少什么”,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引起婆媳关系紧张的主要责任还在于婆婆一方。当然,由两个岁数和经历不同的女人构成的婆媳关系确实非常复杂,从她们心理的相容度来说也是比较低的。更由于她们需要分享一个男人的爱(内涵不同,但都是爱),所以客观上构成了她们的矛盾。
儿子孝顺母亲是应该的。但是,尊老与孝顺的概念、孝敬与尊敬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对于年轻的儿媳妇来说,还需要针对家庭的具体情况和老人的个性特点,运用一些生活智慧来协调婆媳关系。毕竟,年龄越大,社会适应能力越差,要老人改掉几十年形成的习性很难,作媳妇的懂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是,“局外人”也应该换位思考,不要只讲尊老。毕竟,婆婆是过来人,她也曾经是媳妇,知道自己是媳妇时,最需要和最关注的是什么。婆婆媳妇落河先救谁
《北京参考》: 有个故事讲的是妻子问丈夫,“如果我和婆婆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生活中,应该怎么讲述真实的故事?
唐登华: 对于女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大聪明的提问。妻子是希望丈夫回答先救她而不是婆婆。但是,如果“笨丈夫”回答说,母亲只有一个,老婆可以再娶,他要先救母亲而后救妻子时,妻子的心里会怎么想?所以,现实生活中,媳妇不应该问丈夫这样的“傻问题”。
“婆媳关系”并非对立关系。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没有对错,也无须追究对与错。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来化解。
原则三,不在老妈或老婆面前表扬对方的好处,这样会让彼此吃醋,对于不打眼的小毛病到可以说说,但不能说致命的大缺点.一定要表扬面前的女人的好,小批评另个女人的差.
原则四,经常回家探望,打电话询问,或发个短信表示你对2个女人的关心,同时也负上一句,是代另个女人问这 女人的好.
原则五,不要错过一些特别的日子,生日啊,节日啊,纪念日啊等等,奉送小礼物,或当面祝贺.......
原则六,...还没想好,想好再告诉你
总之,对代这2个不同的女人,并不比处理老婆与情人的关系更容易,但也都是日常一些小事,只要有心,处理好了,你将受益非浅.
5、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好 - 百度宝宝知道
6、怎样搞好婆媳关系?
网上看到的
婆媳相处五大原则
婆媳相处原则之一: 保持距离!婆媳尽可能避免住在一起。媳妇对婆婆要尊敬,要以礼相待,该尽的义务要尽、该喊妈的时候要喊。一向觉得,如果有条件的话,婆媳之间最好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并不是指心理上,而是指地理居住。如果公婆可以自理生活的话,那么分开住,有的时候可以避免很多矛盾与问题。 不要认为我是在回避。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碰撞才能解决。 有时候距离可以消弭很多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于无形。 我们必须承认,婆媳不是母女,少了一份血脉相连,也便少了一份彼此容忍及矛盾发生后的互相体谅;多了一份天性中地位的对立,许多在常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小事与言语,也往往会激化成不可挽回的矛盾。
婆媳相处原则之二: 无欲无求!对婆婆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指望婆婆打电话对自己嘘寒问暖或是为孩子准备东西不切实际,因为婆婆跟媳妇相处时间不长并没有多少感情,小孩还没有见面更谈不上感情。指望婆婆来照顾自己或是照顾孩子,那更是自找麻烦,婆婆永远不是妈,坐月子期间,媳妇既不能干活又不能献殷情,反而要她服侍,你想她会高兴吗?孩子虽然是她的孙子或孙女,但是谁带大还不是叫她奶奶,她一大把年纪干吗要操这心?
婆媳相处原则之三: 勿求回报!常常听见媳妇抱怨自己对婆婆如何如何好,但婆婆还是对自己不好,好像一块石头焐不热。其实这里是大家为等价交换原则所囿。媳妇买东西或是给钱给婆婆,多数婆婆会认为那是自己儿子让的,是儿子对自己好,而不是媳妇。更有婆婆认为那是天经地义。所以媳妇要献殷勤可以,但是不要指望回报
婆媳相处原则之四: 以柔克刚。婆婆提无理要求,媳妇可以当作没听见;婆婆过问小家的事情,媳妇要敷衍:“妈,我们肯定把这事处理好,您就放心吧!”;如果婆婆开口骂人,媳妇立刻要指出:“妈,咱有啥话不能好好说,要出口伤人?”如果婆婆动手打人,媳妇要立刻离开现场,请老公出面解决。
7、为什么婆媳关系处不好
我曾经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大家都说婆媳关系很难处理,最怄气的也不是婆媳,而是我们男人,但是我把现在把婆媳关系处理好了,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上班真心的累,回家就坐在电视面前看电视,一点力气都没,可是不真气的婆媳关系就在这时闹翻了,开始我不说话,也不去劝解,后来我终于无法在忍下去了,我推翻了茶几,砸了电视,砸了饮水机,摔了凳子,然后说了句,还打算让我活多久,之后我就摔门而去,那天晚上我没回家。就这样,我在也没看见他们吵架,他们开始互相谦让,有什么对方做得不好的,也不在说给我听了,现在过去一年多了,我媳妇经常陪我妈妈一起出去买菜呢!
8、婆媳关系,我都有心理阴影了 - 百度宝宝知道
9、婆媳关系紧张该怎么处理?
有人说,媳妇和婆婆是天生的情敌,很少有哪一对婆媳一见如故,期间少不了互相的包容和互相接纳,而能不能很好的相处,就看老公又或者儿子能不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了。
婆媳难题真的是婆媳两个人的矛盾吗?
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决定婆媳关系走向的恰恰是认为自己是局外人的男人,他们在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婆媳关系看表面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实际上在这个关系中男人才是核心,如果他在旁袖手旁观不作为,或者只是偏袒一方,那么婆媳关系是很难处理好的。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男人处理婆媳关系的要点:
1.当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男人一定要做一个就事论事,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如果实在不可调和,可以适当偏向老婆,血浓于水,父母一定会体谅儿子的辛苦。
2.不在婆婆和媳妇之间说彼此说的坏话,反而要说好话,让双方产生一种美好的遐想。
3.用善意的谎言维持婆媳关系,比如男人可以用自己的钱买东西,说是老婆送的,一来二去的,关系自然会融洽。
4.一定要摒弃父母为大的旧思想,大事小情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当然处理婆媳关系,并不是老公一个人的事情,妻子也要懂一些道理。
首先你要明白,为什么你和婆婆的关系紧张。看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判断它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问题。
比如,在花钱上的分歧,婆婆节俭,媳妇相对来说大方,矛盾点其实就是“消费态度”。其实要解决也很简单,在自己消费的前提上给老公备至一些高档用品,让婆婆知道,你对他儿子的爱。
又或者是因为婆婆没有边界感,插手小家庭的事情,那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让步,不要去硬碰硬,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可以主动去征求下婆婆的意见,让她在家庭中获得她想要的存在感和支配感。
如果实在又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要让老公去做传话筒,有什么事情直接和婆婆进行沟通,当然态度要真诚、诚恳。